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PICC为早产宝宝开辟一条“生命之路”

2021-07-22 16:58 来自:成都掌上妇幼

      7月19日中午,一阵急促的铃声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部响起——“我们是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利州区妇幼保健院),有一名刚出生胎龄只有29+1周的早产男婴,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需输注静脉营养液,请求你们给予支持”。电话的那头传来求助信息。

      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利州区妇幼保健院)是成妇儿对口支援单位,她们考虑新生宝宝血管太细小,反复穿刺对宝宝的伤害很大,普通静脉穿刺安置静脉留置针也可能对早产宝宝造成伤害,如果选择PICC置管无疑是帮助早产宝宝补充营养液及抗感染治疗的最好方法,于是打来求助电话,请求帮助其解决静脉穿刺难题。

      时间紧迫,生命至上。成妇儿医务部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预案通知新生儿科组织业务骨干组成紧急治疗小组,火速赶赴广元。

      上午还在医院新生儿科忙碌工作的护理骨干林利苹与张华萍,临危受命,携带救治器械,乘坐下午15:27的D1942次动车由成都市赶赴广元市妇幼保健院,飞驰的动车,承载着新生儿家长的期望,晚上18:10,紧急救治小组顺利抵达广元市妇幼保健院,没有停留,立即来到新生儿科对这名早产宝宝进行评估,选择穿刺血管,完成前期准备后经右下肢置入PICC导管,穿刺过程顺利,回血通畅。腹片提示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

      标准作业一气呵成,用时仅20分钟,这是一场成都、广元两地医护人员共同接力为早产宝宝开辟生命之路的赛跑,救治结束后,林利苹与张华萍又向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导管日常维护指导,并对相关注意事项做了交接。华灯初上,林利苹与张华萍又一刻不停地踏上了当晚21:39的动车,自广元返回成都,23:17分列车抵达成都站。

成都与广元两地距离近300公里,炎热天气,近12个小时的紧张奔波与抢救,终于换来早产宝宝的生命支持,目前宝宝情况稳定。

 

成妇儿新生儿团队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是国内亚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团队之一,在领军人物巨容的带领下,核心团队组成了6个亚专业组,建立ECMO(人工肺)团队、神经重症团队、超早产儿管理团队、重症超声团队、胎儿医学团队等多学科团队,推进标准作业,秉承“硬核技术,全能全面”的质管理念,形成整合型新生儿救治高质量体系,2021年6月成功入围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受理名单

      目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开放床位310张,年收治新生儿7000余人,在规模上位居全省之首,是省、市两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以快速联动的硬核技术+MDT(多学科)系统以及无缝对接的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整体提升四川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年转运量2000余例。科室每年抢救成功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危重新生儿数量达100多例,曾救活过24周体重最轻为410克的早产宝宝,还曾成功完成体重仅有700克的新生儿高难度心脏手术。团队率先在西南地区成功开展新生儿ECMO、CRRT、PICC治疗等,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治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不仅负责成都及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抢救,还为成都妇幼健康联盟内医疗机构的新生儿医疗团队提供协助质控和技术指导,为提升西南地区新生儿危急重症医疗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做出贡献。

 

什么是PICC

      PICC导管的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在无菌的环境下,PICC通过引导针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以硅胶材料所制成的导管进行置入,使导管的尖端能够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导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道,被广泛运用于临床。PICC导管能够放射显影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故穿刺结束后可通过X线拍片或B超定位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在我院新生儿科一般会用于危重症患儿,早产儿,以及长期禁食的患儿,作为静脉输液通路